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清明将至,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啥意思?有道理吗

2022-03-30|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虽说人死如灯灭,但缅怀逝者,祭祀先人,寄托生者对亡亲的无限哀思之情,无疑是咱们中华民族丧葬文化的重要......
快播电影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kuaibo.run

虽说人死如灯灭,但缅怀逝者,祭祀先人,寄托生者对亡亲的无限哀思之情,无疑是咱们中华民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对此,每年都会有四个祭祀扫墓的固定日子,这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老规矩,一直延续传承至今。

首先,大年三十这天是要祭祖的。

尽管大街小巷处于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但人们还会抽时间去墓地祭拜先人的,籍此汇报一下家中的重要事项,让地下祖先保佑后世子孙平安顺达。

其次,便是草木萌动的凊明节了。

每逢此时,便会不由想起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沉重伤感的情绪顿觉涌上了心头。

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据说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民间最为看重的传统祭日,并且移坟筑墓也大都会选择这个时节动土。

除此之外,还有民间传说是“鬼节”,即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以及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等。

眼下,正是仲春与暮春交替之际,再过十几天就是4月5日的清明节了,扫墓祭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

其时,天南地北的游子,不管富贵贫穷,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怀着一颗虔诚的追悼之心,归乡扫墓,祈祷祖先安息,家庭安康。

当然了,新坟祭祀除了上述四个日子之外,还是一定要“做七”的,即每隔七天就要祭祀一次,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我们这里农村的白事上,“做七”结束后还要做“孝子祭”、“百日祭”、“周年祭”等,墓祭的次数相对于三年的老坟会更多一些。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老辈人所说的“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是啥意思?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从字面上来看,“扫墓不过三代”不难理解,意思是说祭祖扫墓最多也就是三代人,即只能到拜祭自己的父母、祖父母这个层面,爷爷往上的辈分很少再有人去祭拜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与现实中的亲情关系有着一定的关系。

众所周知,普通家庭成员的构成基本为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极少,五世同堂的更是罕见,爷孙辈可以说是亲情维系的最大跨度。

也许有人会说,农村还有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及自身“五服”的讲究呢,可是三代往上基本上没有太深刻的记忆,自然不会过于在意这些老祖坟的祭拜。

不过,什么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

咱们小门小户祭祖扫墓规模有限,可名门望族就不同了,祖辈坟墓上溯到两三百年也是有可能的。但历经岁月沧桑,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并不多。

按理说,历朝历代帝王的皇家陵墓应该是保存最好的吧,可往上数一数,除了明清皇陵还算保护的完整外,其他的帝王哪里还能轻易寻得踪迹呢?

听我们村里的老人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大搞破四旧,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许多人家的祖坟都被平掉了,很少再有人给祖先上坟了。

想想也是,若是千家万户都保留着几百年前的祖宗坟地,那该占有多少赖以耕种的土地呀!

正如唐寅《桃花庵》一诗中“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果锄作田”所说的那样,现代人又有几个能记得祖坟的具体位置。

再者,还有种迷信的说法就是,若是给三代以上的先人上坟,对后世子孙不利,会折在世亲人的阳寿,所以民间有“一坟管三代”的说法儿。

何況过去战乱、自然灾害频发,许多人为了生存空间而流离失所,长途迁徙,都会造成祖坟因疏于祭祀而坍塌消失的情况。

由此可见,几千年来的沧海桑田,人类祖先无数的坟莹皆归于尘埃,已与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融为了一体,这无疑是最好的归宿。

至于“祭拜不过未时”这句话也挺有意思,是指上坟扫墓祭祖的时间要注意,并不是什么时候去都是适宜的,而是有一定的说道呢。

第一,我们应搞清楚什么是“未时”?

古人计时的方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他们将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是现在的2小时,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来表示。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因为老鼠在这个时间段最活跃。对应24小时的23时至1时,又名子夜、中夜。

以此类推,未时对应的是24小时的13时至15时:又名日跌、日央。此时太阳向西偏转,也是羊吃草的时候,故称之为“未时”。

那么,为什么说扫墓祭祖最晚不能超过下午1点至3点呢?

古籍《黄帝内经》中有云:“凡人之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气者,乃所生之本”。

意思是说人体只有与自然界的阴阳相通相应,才能平衡协调。

根据五行阴阳的学说,八九点钟的太阳,大自然的阳气开始活跃散发,到中午时分达到最旺盛的阶段,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午时。

由于墓地大都处于荒郊野外,山高林密,人迹罕至,阴气颇盛。所以人们都会在阳气生发的上午去扫墓祭祖,早去早回,过了下午三点很少有人再去了。

若是过了未时去扫墓,正是阴气回升之时,再加上墓地阴气弥漫,阴气愈发显得浓重,万一冲撞了什么不好的东西,恐对自己的运势有所不利。

当然,对于这种凭空臆想的说法儿,并不足以令人信服。

我认为,之所以有“上坟不过未时”的讲究,更多的是为了便于上坟和安全而考虑。

众所周知,过去交通极为不便,往返一趟墓地山高路远,花费的时间自然不短,若是去得太晚,天色暗下来了,走夜路难免会不安全。

综上所述,“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我觉得老人在世时多尽些孝道更有意义。大家说对吗?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永乐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永乐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