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装修师傅意外被困上海小区:差点把发芽土豆给了邻居

2022-04-10|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原标题:讲述|装修师傅意外被困小区:居民投喂“百家饭”,我给居民搬鸡蛋)当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独......
5416影院免费在线看最热电视剧 https://www.5645.xyz

(原标题:讲述|装修师傅意外被困小区:居民投喂“百家饭”,我给居民搬鸡蛋)

当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独自一人被困在闵行万源城朗郡39号楼的装修师傅陈九政,收到了来自楼里住户们的关心和帮助。

东家投喂几斤大米、西家投喂几只胡萝卜,还有人帮陈师傅把礼包里发的肉储存起来,分次给他切一点出来烹饪。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陈师傅也积极加入了小区的志愿者队伍。

以下是陈师傅的讲述。

讲述人:陈九政47岁油漆工

我叫陈九政,是一名油漆工,从江苏泰州来上海打工两三年了。3月4日,我和另一个师傅来万源城朗郡装修,我主要负责给楼里的601室刷油漆。原打算3月15日完工后就可以离开,没想到小区临时被封了。另一个同伴当天正好去松江拿车,被封在了松江的小区。

忙工程时,我一直就住在房东家里,生活设施还算齐全。知道浦西要从4月1日静态管理,我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伍,到附近超市买了大白菜、莴苣、茄子等。加上之前就有一些大米、鸡蛋和咸肉,撑个4-5天没问题。

没想到,4月5日小区并没有如期解封。在询问房东怎么加入小区志愿者队伍的时候,她把我拉进了有近30户人家的居民楼群,让大家帮忙关照我一下。听说我一个人被困在房子里,楼里的居民都很关心我,让我有需要就及时在群里说,大家都愿意帮忙,还有居民问要不要给我送点吃的。我告诉大家,我有食物,一个人吃饭消耗不大,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楼群微信截图。受访者提供

平时我在群里话不多,和居民之间有更多交流,是从我闹的一个“笑话”开始的。那天,有户居民家里蔬菜不太够,问谁家有。我一想自己这还有不少土豆,就拍了个照片发群里,说:“我有,可以给你一些。”他们一看图,发现土豆已经开始冒芽了,就告诉我发芽的土豆有毒素,不能吃。我这才知道还有这个讲究,不敢给他们吃了。

过了几天,我发现家里剩下的米和蔬菜不太多,就在群里说了一下。1602室的居民马上回复我,说可以匀给我一点大米,他们装好放在家门口,让我自取。就这样,我从1602领回了4斤大米,又从另一户居民那里拿到了几只胡萝卜。后来,居委发的礼包里有10斤大米,我一看自己够吃了,又把4斤大米还给了1602。

另外一次,楼里有居民给我送了些食用油,也有居民团购了蔬菜、香肠等食品分给大家。在这个每家物资都不算宽裕、物价也有所上涨的时期,他们不仅帮助我这个陌生人,每家每户之间也一直在互相帮助和分享,整栋楼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非常暖心。

住在房东家,锅碗瓢盆我都有,唯独缺了一件这段时间极其重要的电器——冰箱。那天小区发礼包,其中一份食材是猪肉,让我犯了愁。这时,楼里居民帮我想了很多办法:902说给我水煮一下,每天给我拿一块过来;702说最好放盐姜煮一下,302说还是放冰箱好……最后大家决定,还是由902先帮我存在冰箱,每天切一块给我做菜吃。对了,群里每户居民几乎都是用室号做代称的。

陈师傅原本想分享给居民的土豆,因为发芽了没法吃

得到居民们这么多帮助,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他们。我力气大,就加入楼栋志愿者队伍,不时帮居民从小区门口扛回一些团购的东西到楼里,主要是蔬菜、鸡蛋、牛奶这些日常所需的食物。这两天我搬东西跑得挺勤快,心里也舒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嘛。

楼封得久了,大家在群里也互相熟悉了,开起了玩笑。那天,1602对我的房东说:“601,你这个房子将来肯定是全上海油漆质量最好的,陈师傅一定会仔细地给你刷上一遍又一遍!”房东发了个偷笑的表情,说:“是啊,那是一定的。等疫情结束后,我请大家来开暖房派对,请楼里所有人一起参加!”

延伸阅读

上海36岁新冠患者历时14天转阴告诉大家"不用焦虑"

得知自己是新冠阳性密接时,姜海第一时间担心的是妻子和儿子。

那天是2022年3月10日,他迅速给孩子请假,跟老师说不能去上学了,他的妻子也向单位告知情况。在疾控中心安排车辆把他送往隔离酒店前的那段时间,姜海一家三口便开始了隔离生活。

姜海36岁,家住长宁区,在收拾行李的时候,他开始觉得身体确实有些不适。“人整个很乏力,咽喉有点痛。我可能中招了。”他对妻子和孩子说完,转身就把自己关在了小房间里。

次日,在隔离酒店里,他被告知:阳了。四天后,姜海得知,妻子也感染上了。

2022年3月10日,人们排队入住隔离酒店。图片由姜海提供

2022年3月11日,姜海7岁的儿子在隔离酒店内,应受访者要求,图片做模糊化处理。图片由姜海提供

伴随着低烧、喉咙痛、咳痰疼,3月11日一整天,姜海都是昏昏沉沉的。此时,他已被转运至了位于金山区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排在一间三人病房。后来他才知道,这个病房叫观察病房。病友用餐都是小心翼翼的,一个吃完后戴上口罩,另一个再脱下口罩开始吃饭。病房里有一个独立卫生间,但他没敢在里面洗澡。

第二天,姜海从观察病房转到了隔离病区,转移时,医生要了每个患者的微信,每天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询问症状以及身体情况。药物主要是连花清瘟颗粒,姜海回想在咳嗽厉害的时候申请开过一瓶止咳糖浆。医生告诉他,连花清瘟帮助病毒代谢,可以使核酸加快转阴。

随着进来的阳性患者越来越多,姜海被安排在了走廊的加床上,住宿条件下降,厕所是十几个人共用的。但好在,他身上的不良症状明显减轻了。他回忆,“烧一天也就退了、咳嗽也不咳了,整个身体的异样,前后一共持续了两三天。”

病房的生活是单调的,除了睡觉和看手机,他就看看窗外,发发呆。他想念妻儿,想回家。

喜欢诗文的姜海整日忙工作,疏荒了诗歌、文学。近来受到外界的一系列触动,令他诗兴勃发,在朋友圈写下这首诗:“凭窗眺樱花,灼灼枝头挂,内有孤高志,不想负春华。”朋友们纷纷在下面点赞。他说,这些点赞是一份鼓励,一份安慰,很感动。

2022年3月12日,隔离酒店的窗外。图片由姜海提供

姜海心情渐渐好转起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被通知去做CT,医生要看看肺部是否有感染。从病区到CT大楼仅几分钟,但是需统一乘坐救护车。在做完CT后,他和几位病人都不愿上车,贪恋着户外的春光,两眼放光。护士笑着说,“好啦,上车了。”他们才恋恋不舍地上了车。

春色如此美好,姜海说这是他以前从未感觉到的。一路上他不断感慨:“天气真好,真舒服啊。”“有什么好的,很热的。”旁边的护士呛了姜海一句,指了指自己的白大褂。姜海注意到护士脸上的罩子里布满雾气,隔离服既是保护服,也是一件保暖服。“大白”真是辛苦,他跟自己说。

进来后,还有一件关于“大白“的事,令姜海念念不忘。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姜海看到一群小孩子与妈妈分开隔离,妈妈们则不断询问孩子会被隔离去哪儿。

“你们知道这样做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么?”人群中有个声音问道。

护士一再向她们解释孩子在儿科病区也挺开心的,他们会一起玩,有人会照顾他们的。但是,人群中没人听她的。

“一看你就没有孩子。”一个妈妈生气地说。

“我和我老公都是医护工作者,我们的孩子现在就一个人待在家里。”护士轻轻地说道。

人群,默不作声。姜海此刻想着自己的儿子,他七岁了,幸运的是,他是阴性。

2022年3月25日,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图姜海

姜海与妻子毛女士双双阳性后,儿子托付给谁,这是一件难度不低的事。在被“大白”接走之前,他被告知得委托他人临时寄养孩子,并且需要签订一份委托书,在此前提下,才能把孩子送过去。最终,毛女士的阿姨主动伸出援手。“我特别感谢家里的长辈帮衬”毛女士说。随后,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们火速安排协调,帮助解决了那段时间的网课问题。

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们安心隔离。

隔离前,毛女士为孩子买了一些日用品。被转去医院的那天,她所在的隔离酒店为她准备了一整套洗漱用具,包了几条毛巾让她带走,这小小的举动让她至今感到很暖心。到现在,她已经20多天没见到孩子了,但天天会视频。她时刻掌握儿子的状况,这令她很安慰,“他现在很健康,就是想出门去,每天做核酸的时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会撒野奔一下。”

知道孩子被妥善安置后,在另一处隔离点的姜海也松了一口气。

3月26日,他在朋友圈发了张儿子依窗眺望的照片,并配了首诗:少年依窗何所愁,春风拂面盼自由,待到云开雾散时,天高海阔任君游。

2022年3月26日,姜海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孩子的背影,并配了一首诗。应受访者要求,图片做模糊化处理。图片由姜海提供

再之后,他随一波患者转去位于闵行区的上海老年医学中心,与他同屋的几个阳性患者身体都不再出现异常,大家就等转阴出院。十四天后,姜海核酸转阴,现已居家隔离,他的妻子也已出院,也回到家中隔离。他在隔离点想,出来后要吃个炸鸡。

作为一个“过来人”,姜海的经验是,一定要多吃肉,多补充蛋白质,这样可以提高免疫力。“在医院的伙食不错,从金山到闵行,每餐都有肉。”他想让更多人知道,即使确诊得了阳性,也不需要焦虑、恐慌。

应受访者要求,姜海为化名。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永乐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永乐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