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2022年4月3日,比亚迪公司一则简短的官宣瞬间引发全网热议。 “比亚迪汽车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将专注于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一家停止生产燃油车的企业,不愧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之父”。 从2013年至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9年中国第一,连续4年全球第一。 王传福是当之无愧的“汽车狂人”。 而2022年《财富》新鲜出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王传福跃居前十。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 从名不见经传的穷小子,到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王传福的成功有目共睹。 但细数他的发展履历,除了他自身的不懈努力,还有兄嫂对他的支持。 王传福13岁丧父,15岁丧母,兄嫂抚养他长大。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嫂子曾卖嫁妆供他读书。 如今,他一手创建比亚迪帝国,是如何回报兄嫂对他的养育之恩的?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 那时候的农村,贫穷几乎是每个家庭面临的最大难题。 而王传福的家庭,贫穷不说,人还很多。 除父母外,王传福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一家十口人平时就靠父亲给人做木匠生活,日子过得相当拮据。 但是,虽然常常吃不饱饭,可王传福一家人在一起,也算幸福。 然而,上天连这种小幸福也不多给他。 王传福 13岁那年,父亲因为常年不停歇的工作,身体积劳成疾,不幸在病痛中去世。 顶梁柱轰然倒塌,母亲也一病不起。 哥哥王传方不得已辍学打工,艰难地撑起一个家。 对他们来说,不管生活多艰难,只要母亲在,这个家就还算完整。 只是没想到,母亲也在两年后撒手人寰,撇下8个孩子从此无依无靠。 失去父母的庇佑,王传福的五个姐姐迫于生计先后嫁人,妹妹也被送到别人家寄养。 十口之家骤然缩减,只剩王传福和哥哥两人相依为命。 不巧的是,母亲突然离世对王传福冲击太大,中考时缺少两门课程,让他直接与当时热门的中专失之交臂。 那时,中专毕业后可以分配工作,王传福已经想好要为家里分忧解难。 谁知造化弄人,仅朝夕之间,王传福就变得一无所有。 他决定去打工,但遭到哥哥的阻拦。 他告诉王传福,读书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就算倾家荡产也会供他读书。 王传福听后心头一紧,他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绝不能辜负哥哥的一番良苦用心。 王传福(右二) 经过一年苦读,王传福顺利考入无为第二中学。 带着家人的期盼,进入高中学习。 新生入校后,王传福直面两股压力,一个是学业重,一个是温饱问题。 正值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吃不饱饭哪有精神读书呢? 家里凑钱给他上学已经不易,住校吃饭成了王传福面临的最大难题。 这时,王传福幸运地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张菊秀。 张菊秀是哥哥王传方的妻子,从18岁嫁进王家,就担负起了家长的责任。 她为人忠厚善良,将比自己小几岁的王传福视为孩子一般对待。 她还和丈夫王传方达成一致,要不遗余力供小叔子读书。 为此,张菊秀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的10元钱拿去给王传福当生活费,每周如此。 实在凑不出钱时,她收起自尊,弯下身段去村里挨家挨户的借。 看着嫂子拿着零零散散堆砌起来的5块钱,王传福的心像针扎似的疼。 就这样,在兄嫂的照料下,王传福日夜苦读,功课经常做到深夜,凌晨又早起背书,留给自己的只有几个小时的睡眠。 非人的毅力,连高中老师都感到震惊,“他是我教过最努力的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如今的双一流985211中南大学),成为学校唯一一名考上大学的理科生。 王传福 全家人高兴不已,但王传福却一脸忧郁。 考上大学意味着要离开家人,远行千里去异地生活,还要面临巨额学费。 王传福又想到了放弃,好在兄嫂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他不要为这些事烦恼,他们自有办法。 临近开学,张菊秀偷偷卖掉嫁妆给王传福当学费,哥哥则把自己结婚时戴的“上海牌”手表送给王传福。 说来也奇怪,王传福原本报考的是无线电专业,可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专业突然变成了化学。 不过,这也不影响王传福的学习热情。 他不仅专业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还在电池研究上有所成就。 1987年,王传福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读研,毕业后留在那里任职。 工作第二年,他就被破格提拔为副主任,成为本单位年轻的干部。 苦尽甘来,王传福的人生仿佛走向高峰,手握铁饭碗,前途一片光明。 可偏偏,王传福要打破这种一眼到头的平稳。 他要走向一条,人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新型道路。 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任王传福为公司总经理。 王传福 作为分公司一把手,原本王传福可以在此大施拳脚,可他却感觉糟糕透了。 在当时的科研院所内,想要创新就必须经过层层报批,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满盘皆输。 而那时,深圳作为冒险家的乐园,聚集了大批的淘金者在此寻求发展。 “大哥大”这个像砖头一样的无线电话,也在深圳畅行。 王传福了解到,一部“大哥大”的价钱要2-3万,而里面一块小小的镍镉电池售价就要上千。 国家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对手机的需求量只增不减。 恰巧此时,日本出于环保考虑,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 如果日本不生产电池,那么电池市场将会面临巨大的缺口。 王传福仿佛嗅到了商机,他将消息立即上报研究院,可结果却石沉大海。 不甘心机会就此流失,王传福索性辞职,自己创业。 王传福 这个举动在家人看来,是无比疯狂,她们不明白为什么要放弃这么一个难得的铁饭碗。 可越是有质疑,王传福越是要坚持。 尽管日后要面临的是万丈深渊,但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995年2月,王传福向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人民币,成立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在小作坊似的工厂里,王传福开始生产镍镉电池。 没钱买国外先进设备,王传福就带领工人自己造。 自己开发部分关键设备,然后利用人工、夹具和自制的简易设备形成一条生产线。 通过“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结合方式,比亚迪在生产成本上占据极大优势。 1995年底,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产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 结果,比亚迪以优秀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获得大霸的青睐,他毫不犹豫地将三洋的订单给了比亚迪。 有了订单后,比亚迪的发展开始蒸蒸日上,很快就吸引来了新加坡的一位客商,直接签署了一份价值几百万的电池合同。 这份订单意味着比亚迪将快速打开国际市场,于是王传福快马加鞭地将货物发了过去。 然而一场风波将王传福逼上了绝路。 那是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新加坡公司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货款打了水漂,资金流断掉,王传福一时不堪压力,急火攻心住进了医院。 这时,是嫂子张菊秀,再一次挽救了他的人生。 张菊秀寸步不离地守在他身边,宽慰他:人这一辈子,没有过不去的坎。 “在农村种地时,遇到年景不好,收成减产,来年我和你哥依然努力播种。” 看着无论多艰难,都没有被生活压垮的哥嫂,王传福心中又燃起斗志。 他再次投身事业,开始创建比亚迪帝国。 王传福 也恰是1997年,在金融风暴的施压下,全国电池价格暴跌20%到40%,日本许多电池厂商处于亏损边缘,而比亚迪则以价格优势完美胜出。 摩托罗拉、爱立信、飞利浦等订单扑面而来,比亚迪一跃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 王传福也从一个在深圳打拼的无名小卒,摇身一变成了年销售额上亿的商业大亨。 在电池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让王传福深刻感受到,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只要有技术傍身,缺的就只有机会。 而王传福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狂人。 2002年,王传福突然宣布,他以2亿的价格收购了西安北方秦川机械公司。 王传福收购西安北方秦川机械公司 人们大惊失色,王传福要干什么?一个造电池的,难道要改行做汽车? 没错,在深圳这个冒险湾里,王传福准备进行一次大冒险。 他早就看中了汽车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的方向。 所以,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从电子消费品跨行到汽车领域。 有了先前的成功案例,王传福说干就干,他开始兴师动众的开股东大会,组建汽车生产线。 然而,股东大会没开完,媒体、股东基金经理们个个都炸锅了。 反对声、质疑声铺天盖地,有基金经理直接告诉王传福:“如果你坚持收购,我们就抛售比亚迪股票,直到抛死为止。” 果然,第二天开盘,比亚迪股价一路下跌,两天内市值蒸发27亿港币。 面对这些质疑,王传福坐在秦川汽车董事长的办公椅上,坚定的说:“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做电池的,怎么造汽车呢? 王传福自有他的一套办法。 2003年8月,王传福投资20亿元,建造出轿车研发中心、年产20万台生产线、轿车发动机加工装配线、电动车电池生产线等各项配套设施。 为了了解汽车构造,王传福买来50多辆当时畅销的品牌二手汽车,亲手砸坏,让工程师们拆装学习。 然后,靠着一点点原始技术积累,王传福在一年后就生产出一款代号为“316”的比亚迪汽车。 王传福 他信心满满地邀请经销商来参观,结果却大失所望。 “太丑了”,7位经销商走掉了6个。 那一晚,王传福辗转难眠,“造型难看、成本高、功能也不行”,王传福当即决定废掉这款耗资几亿打造出来的产品。 痛定思痛后,王传福准备自己研发造汽车。 上万名员工,不分昼夜地开发设计并制造产品、模具、设备、工厂。 终于,在2006年,比亚迪第一款汽车出世,一经销售,火速抢空。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未来的三年里,比亚迪的销量实现跳跃式增长,从最初的十万台,增长至50万台。 王传福一跃成为汽车行业的明星,被称为“汽车狂人”。 此时的比亚迪已经走向发展的巅峰。 看着每日卖空的车辆,王传福心花怒放,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成功中。 然而,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悄然来袭。 2010年,比亚迪销量持续5年翻番的成绩,让王传福迷失了方向。 他过分的高估了市场的包容度,大手一挥,将销量由50万台提升至80万台。 王传福和潘石屹 然而,结局竟让王传福意想不到。 2010年9月,比亚迪销量仅增长15%,离80万台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利润也大幅下降。 2011年,经销商退网、销售主帅离职、公司大幅度裁员等重大事件压的王传福无所适从。 更残酷的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比亚迪的索赔率一度高达40%-50%,而中国汽车企业平均才10%。 媒体负面报道成了压垮比亚迪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下降94%,基本处于歇业状态。 连续的亏损让比亚迪陷入困境,战略性错误也让王传福感到寸步难行。 就在人们觉得,比亚迪一落千丈,再难复原时,王传福以坦诚的姿态再次站在了世人面前。 错了就错了,改过来,继续前行。 2012年4月,王传福首度在媒体面前坦言,“以销量树品牌”是一句错误的口号,技术才是汽车发展的原动力。 王传福开始大幅度调整策略,以期待比亚迪的第二次腾飞。 他开始整合销售网络,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 对于已销售的汽车,王传福将质保期限由原来的2年延长至4年,将质保范围扩大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对于新研发的汽车,王传福做每台车的首位车主。 时不时召开“找茬大会”,提出自己试驾期间的改进建议,半年时间,王传福能提出建议100多条。 王传福 在王传福痛彻心扉的改革下,比亚迪的发展有了回暖迹象。 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计划,王传福赶上政策的潮流,坐上了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 2013年至今,比亚迪凭借过硬的电池技术,连续10年将新能源汽车销量做到中国第一,连续4年全球第一的佳绩。 历经10年,王传福成功完成了从电池行业到汽车的跨界。但是,他仍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2016年10月13日,比亚迪历时5年,1000人团队耗资50亿研发的云轨正式通车。 从汽车跳跃到轨道交通,被称为王传福的第二次跨界, 如今,无论是电池产业还是汽车,甚至是轨道交通,比亚迪都做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王传福也成为中国企业不可估量的人物。 王传福 但回看王传福的人生,如果没有哥嫂的帮助,他无法走到今天。 从供养他上学,到支持他创业,哥嫂对他的付出,王传福都看在眼里。 如今,他身价千亿,也始终不忘哥嫂的恩情。 早在比亚迪发展上升时期,王传福就邀请哥嫂进入管理层,给他们开高工资、享清福,但却遭到兄嫂的拒绝,他们实是不愿给王传福添麻烦。 王传福深知兄嫂不会接受这种帮助,他转而从生活上弥补。 得知嫂子娘家要盖新房,王传福就默默出钱资助,将钱直接打进张菊秀弟弟账户。 嫂子母亲关节炎复发,在当地医院治疗一个月不见好转,王传福亲自开车将其接到深圳,不仅支付所有医疗费用,还常常去看望老人。 现在,王传福和哥哥嫂子家住门对门。 小区不大,设备也不奢华,但是他们一家互相照应,延续浓浓的兄弟情。 曾经,你为我撑起一片天,如今我功成名就,尽全力为你托举。 王传福与哥哥一家这种同舟共济、互帮互助的亲情,羡煞旁人。 善良本就是个循环,你用真心待我,我必倾情回报。 懂得知足,懂得的感恩人,未来必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END- 作者:刘小优 编辑:柳叶叨叨 香奈兒包包 https://www.aartmt.com/category/brand/chanel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