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全屋净水系统 策划、撰文/Chris、Nico 编辑/KY主创们 这段时间,朋友总是抱怨男朋友难以亲近。 她觉得两人之间始终隔着点什么,她很难走进男朋友的心,对方也常常不理解她。 朋友认为恋人间不应该是这样的,也尝试过和男朋友沟通,但对方说他习惯了有自己的边界,不觉得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男朋友的反应,让朋友很苦恼。 她曾经认为对方是一个很好的伴侣,但现在不确定了…… 那么,究竟是关系中哪里出了问题,让朋友觉得对方难以亲近?为什么有的人谈恋爱,始终让伴侣感觉似乎“不太熟”?如何才能打破亲密关系中莫名的“隔阂感”呢? 来看今天的文章。 一个人能否成为好的伴侣,需要考察的还有这种能力—— 爱情,存在一种基本的驱力,即“强烈渴望与另一个人结合的状态”。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和伴侣达到结合的状态,建立理想的亲密关系。 因此,除了我们经常会讨论的择偶标准(相关阅读:不想再“选错人”,一文教会你「系统梳理」自己的择偶标准),在考察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好的伴侣时,还必须要考察其是否具备这个重要的能力: 那么,具体而言,一个人拥有“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能力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1)影响一个人对“我是谁”的认知 心理学家CarlRogers认为“自我概念”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理想自我(Idealself)、自我形象(Self-image)和自尊(Self-esteem)。 理想自我是我想成为的样子; 自我形象指的是我在此时此刻对自己的看法,如身体特征、性格特征和社会角色等等; 自尊包括我认为自己与别人相比如何,别人如何看待我,我对自己的喜欢、接受和重视程度…… 然而,当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将对“伴侣”的认知融合在“自我”的认知中时,伴侣的个人特质会影响个体自己的自我概念(Bouquet,2021)。 自我概念因为添加了伴侣的属性变得更丰富,个体对“我是谁”的认知也会发生改变。 亲密关系,为个体提供了扩展自我的机会。每个人会体验到伴侣的资源、视角和身份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的。 自己和伴侣,概念性自我的扩展,让两个人从“我”、“你”扩展成了“我们”。 理想自我扩展成了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自我形象扩展成了我们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角色等等; 自尊扩展包括我们认为与别人相比我们如何,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2)影响一个人对“自我边界”的认知 目前的自我理论认为,除了概念性自我以外,还存在另一个维度的自我——即身体自我(thebodilyself),它基于与身体相关的表征和感觉运动处理。 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对自我和伴侣的认知融合过程,会使自我边界在身体方面有显著性降低。即在身体自我层面上,自我和伴侣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研究显示,结婚二十年后,有伴侣的人倾向于在身体上变得与伴侣相似,并且婚姻幸福感越高,两个人越相似(Zajoncetal.,1987)。 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伴侣会相互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和其他身体表情,导致伴侣将对方的身体表情融入到自己的身体表征中。(相关阅读:有一种夫妻相,是长期共同生活的结果。) 这些重叠的与身体相关的自我和他人表征,将提供为我们对伴侣状态的“第一人称”体验,从而形成理解伴侣的基础。 从另一角度来说,由于亲密的伴侣在认知上融入了自我,自我边界的身体表征,也会在伴侣关系中变得不那么突出。 研究者发现,与单身人士相比,和伴侣在一起的人感觉自己的身体受到的限制更少(Burris&Rempel,2008)。 同时,针对个体身体体型(身高、体重)与“身体脆弱感(bodyvulnerability)”的负相关,即越矮小瘦弱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越脆弱的现象,在单身个体中存在,而在有伴侣个体中不存在(Burris&Rempel,2008)。 除此之外,“自我-伴侣”认知整合,不仅会产生有益于关系的社会认知结果,如增加好感、信任、相互理解和合作,还能帮助个体建立理想的亲密关系。 “将伴侣融入自我”拥有1+1>2的亲密关系 伴侣的自我扩展能力,在亲密关系的建立、维护和改善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做到“将伴侣融入自我”的人,往往能有更长久的亲密关系(Fivecoat,2014)。 不仅如此,自我的融合度还与婚姻质量相关,甚至可以用以预测约会中的情侣三个月后是否还会在一起(Aronetal.,1991)。 更进一步地讲,“将伴侣融入自我”后,两人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婚姻关系反过来又会改善个体健康(Hornetal.,2013)和财产状况(Lichteretal.,2003)。 当双方真正融入彼此,即使出现了可能会威胁关系的隐患,ta们也不会太过紧张(Walsh,2018)。而若双方无法做到将对方融入自我,会出现更高的出轨率(VanderDrift,2010)。因为融入较低的伴侣,很难对这段关系产生归属感。 亲密关系主要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自我披露的互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被对方验证、理解和关心(Aronetal.,1992)。 当双方都将伴侣纳入自我,会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结构,意味着个体对伴侣的爱会成为ta的动力、ta真诚关心的对象、ta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关系中的两个人也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1+1>2”的爱情是真实存在的。 “将伴侣融入自我”的4个tips Tip1:使用IOS量表评估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将他人纳入自我”IOS量表,判断在关系中两人的融合程度(Aronetal.,1992)。 下图中有七对圆圈,每对中的一个圆圈标记为“自己”,第二个圆圈标记为“伴侣”,从仅仅接触到几乎完全重叠。请从这七组图片中选择一组来回答—— 你需要从7个重叠程度不同的圆圈中选择一对,获得相应分值。1=无重叠;2=重叠小;3=一些重叠;4=相等重叠;5=强重叠;6=很强的重叠;7=大部分重叠。 分数的意义代表目前在亲密关系中,你和对方主观融合的程度。如果你们的重叠度较高,说明你们的亲密度也较高。 如果你们重叠度偏低,则你可能要评估伴侣和你是否拥有“将他人融入自我”的能力。有一些人会本能地拒绝和他人的亲密,导致无法和伴侣形成共享的身份认同,比如防备心太重的人、自恋的人和固守陈规的人。 Tip2:重视与伴侣的身体互动 如果想要提高和伴侣的融合度,可以在亲密关系中,重视与伴侣的身体互动,达到身体自我的整合。 你可以和伴侣共同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感受彼此的身体,来加强内心的连结。你还可以同伴侣一起逛街,相互试穿喜欢的衣物款式,丰富第一人称视角。 除此之外,性关系也是身体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 不论是已婚还是同居,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性满意度都和关系满意度存在强关联。在性生活上进行更坦诚的沟通,满足彼此的性需求,不仅能让你更好地了解对方,也能让你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偏好。 一般来说,能够享受到满意的性互动的人,对ta们的亲密关系都非常知足,并且会忠诚于这段关系(Sprecheretal.,2013)。 Tip3:理清自我扩展的动机 你可以和伴侣一起回顾,在一起后彼此从对方那里获得的新的体验,以及这些新的体验带给你们了什么。 1、你的伴侣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了你扩大对自己是谁的认知? 2、你的伴侣在多大程度上,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3、你在多大程度上认为,你的伴侣是你拓展自己的一种途径? 尝试着回答以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衡量自己从伴侣的互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增强概念性自我的扩展动机。 另外,“自我-伴侣”的概念融合是一个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在太短的时间内发生,过多的资源、身份和视角整合,会带来自我调整的巨大压力。 Tip4:完美互补vs求同存异 认识到两个个体始终会有不同之处是自我融合的基础。可以尝试先分析自己与伴侣相似的地方,在这基础上创造更多共同的体验。 不用因暂时的无法相互完全理解、存在差异而气馁。因为正是两个人的不同之处,让伴侣对你来说是新鲜的、有趣的、值得学习的,才是具有扩展自我的意义的。 英国哲学家AlaindeBotton在著作TheCourseofLove(《爱的进化论》)中写道:“对”的人的真正指标,与其说是某种概念上的完美互补,不如说是容忍差异的能力。相容性是爱的成就,不是爱的前提。 写到这里,我觉得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或许不是“Iloveyou”,而是—— “Iloveus.” 晚安。 今日互动:你觉得自己拥有“将他人融入自我”的能力吗?这对你的亲密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