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wordpress网站定制 https://www.zsxxfx.com 许多“王炸”类型的综艺节目,开播时火得一塌糊涂。高潮迭起、高光不断,引得观众翘首期待。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好的节目也会有成为“明日黄花”的那一天。 这9档曾经红极一时,后来又停播消失的经典综艺。在经历了各种风波之后,依旧是观众心里无法抹去的回忆。 1、《同一首歌》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这句歌词,几乎刻进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观众DNA里。 《同一首歌》作为央视曾经的王牌节目,国民度以及热度放在当年来说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样的存在。 节目首创公益演唱会的模式,带着一大票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歌手,通过走南闯北的巡演形式异军突起。 从2000年到2010年,《同一首歌》几乎成为了明星成功与否的隐形风向。 没有在《同一首歌》登台演出过的明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红”。 由于节目太过火爆,甚至出现过观众买不到票,爬到树上去观看的演出事件。 在互联网娱乐并不发达的那些年,一家人围坐在电视前收看《同一首歌》是几代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每期节目结束时,所有参演嘉宾一起携手演唱《同一首歌》的情景也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树大招风,后来节目频传“天价商演费”。大量的演出费用往往需要由承办地负责,一纸“节俭令”给节目带来不小的冲击。 纠纷不断,导致《同一首歌》最终停摆,宣告这档火遍全国的节目退出历史舞台。 2、《开心辞典》 “我是佳明!我是小丫!”这句开场白传遍了大江南北。 顶着“鸡窝头”的王小丫端坐在电视机前,旁边的参赛选手热火朝天的答题,观众们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已经停播的《开心辞典》,是一档以“家庭”为核心的智力游戏节目。 问法难度层层升级,后期甚至会出现诸如“看图猜年纪”等啼笑皆非的问题。 “你确定选这个答案吗?” 每次主持人王小丫问出来这句话,一家人也会开始激烈的讨论。 《开心辞典》虽然已不在江湖,江湖却永远有它的传说。 即使是停播之后,仍不断被模仿。 热播剧《爱情公寓》《武林外传》都曾经致敬过它。 后来李佳明出国学习退出主持,王小丫结婚生子退居幕后。 尼格买提和高博的救场无法复刻《开心辞典》的黄金时代。 加上各大卫视争相推出类似的答题竞技节目瓜分市场。 2013年,《开心辞典》在观众的惋惜声中迎来停播。 3、《非常六加一》 卷发,长脸,嘴边挂着笑容,提起来这些你会想到谁? 《非常6+1》的主持人李咏,凭借上面提到的几个特征,和他标志性的手势霸占荧屏。 “挑事儿、嘴损”的主持风格,在氛围严肃的央视独一份儿。 谁没有守在电话旁,忐忑期待收到李咏的来电? 幸运电话、砸金蛋,随着金蛋的四分五裂,幸运观众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在那个淳朴的时期,有的人的愿望是想要一台家用电器,而有人想给最爱的人送上一句祝福。 不过,也有跳脱的观众许愿要把李咏带回家,作为主持人的李咏总会大笑着见招拆招。 随着造星类娱乐节目的逐渐走红,节目在市场上逐渐不再吃香。 失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高收视率,《非常6+1》跟《开心辞典》一样面临着转型失败的苦涩。 节目几经改版仍苦苦挣扎,但李咏老师的去世,在观众心目中真正为这档节目画下了句号。 就像在采访中提到的,他始终保持着冷静、谦逊,坦然面对人生。 观众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长发飘飘的主持人,笑着拨通电话的神情。 4、《我爱记歌词》 谁没有在横线本上手抄歌词的记忆呢?传阅的歌词本,朋友之间的激情对唱,被这档节目抓住了精髓。 《我爱记歌词》作为音乐节目,第一次做到了观众和演绎嘉宾的互动竞争式演出。 其规则也简单易懂——“谁可以唱对歌词”。在这个舞台上不比音色,不谈技巧,没有限制,没有门槛。 就算嘉宾五音不全也无所谓,“唯以歌词论英雄”。 名嘴“华少”和“知性”朱丹的主持搭配,称得上是完美拍档。 浙江卫视娱乐节目摸索期,《我爱记歌词》几乎撑起了半壁江山。 后期随着节目过于重复,同质化程度太高,《我爱记歌词》的收视率大幅下滑。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爱记歌词》也随着浙江卫视其他王牌节目的崛起,而悄然落幕。 朱丹逐渐淡出主持圈,华少仍风生水起,可惜再也不见当年《我爱记歌词》的名场面。 5、《歌手》 2020年,《歌手》宣布停播。 最辉煌时,《我是歌手》第一季节目总决赛的收视率达到惊人的2.38%,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却终究在八年之后走向告别。 从《我是歌手》到《歌手》,这档音乐竞技真人秀节目,留下了太多令人难忘的经典场面。 邓紫棋以播放量高达一百多万的《泡沫》一夜爆红,各种“泡沫演唱会”席卷校园。 迪玛希挤走了各大“欧巴”,凭借高音一度成为国民男神。 前几季的舞台“神仙打架”,甚至打败了“收视神话”——《中国好声音》。 不得不说,这档节目确实为静如死水的乐坛重新创造了活力。 从实力派前辈、选秀冠军、到翻红的创作人,都获得了展露才华的机会。 从第一季的7.9分,到《歌手2020》的不足5分,这档节目也见证了乐坛的疲态和挣扎。 后期节目流量噱头大于音乐本身,选秀类节目冲击乐坛,市场更加青睐偶像派的话题度。 《歌手》一成不变甚至略显呆板的演出失去了竞争力,《歌手·当打之年》是最后一搏,可惜华晨宇夺得歌王桂冠,为这个节目带来更多攻讦。 就连告别,都不那么体面。 6、《超级大赢家》 1999年开播,“超级大赢家WINNER”这句口号,让全国观众都认识了《超级大赢家》。 在那时候,郭德纲还是一个穿着衬衫的捧场配角。 《超级大赢家》独创了“一字千金、小鬼当家、超级偶像、疯狂节奏王、爱要怎么说出口”等节目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从《超级大赢家》这里起步,它几乎可以为后来的娱乐名嘴奠定了基础。 作为安徽卫视娱乐巅峰节目,《超级大赢家》曾经被誉为内地综艺“三驾马车”之一。 论资排辈,《快乐大本营》或许只能在寿命上比一比,火热程度不能同日而语。 2008年,办了将近10年、红极一时的《超级大赢家》悄然落幕。 安徽卫视当家主持李彬退居幕后,郭德纲回归相声本行,开启了德云社时代,这些都是后话了。 让人不得不感叹,“《超级大赢家》的停播,标志着安徽卫视一个时代的结束。” 7、《快乐大本营》 “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周末蹲守在电视机前,和快乐家族一起喊出口号,是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 周星驰的内地综艺处女座、贝克汉姆的中国综艺首秀都在这里。 连续七年霸榜前三,收视率一度破9,在一定程度上开启流量明星的娱乐时代。 《快乐大本营》陪伴了观众24年,以一种并不太美好的结局悄然落幕。 作为明星热度的风向标,即使没有一分钱的通告费,明星们还是挤破了头都要上《快乐大本营》。 甚至有的明星从出道、到走红,都由《快乐大本营》作为见证,说是“阶段性人气考核”也不为过。 《快乐大本营》裹挟着“骂名”坠入深渊。被流量选择,也依附于流量成为一个“吞金的怪物”。 “粉丝上供”等事件撕开了冰山一角。 主持人团队深陷负面,过度娱乐遭到抵制。 向热度低头,向话题低头,向低级趣味低头。 播出24年的《快乐大本营》,在观众对“娱乐至死”的反感中走向结束。 8、《百变大咖秀》 娱乐“一哥”芒果台于2012年推出晚间档模仿类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 其中作为常驻嘉宾的大张伟、沈凌、白凯南、贾玲、瞿颖,以“百变五侠”的称号火速走红。 如果有谁能把工作日变成周末,那只能是带来单纯快乐的《百变大咖秀》。 明星王祖蓝在这里出演了葫芦娃的名场面,谢娜则抓住了“蛇精”的精髓。 作为晚间档节目,《百变大咖秀》创造了直逼黄金档的收视率。 很少有一档节目可以做到一期比一期热度高,一期比一期口碑好,可是《百变大咖秀》做到了。 出色的化妆师团队,足够放得开的嘉宾和主持人都是这档节目成功的因素。 甚至被模仿的嘉宾面对模仿时,都大呼“分不清”的程度。 不过单一的演出形式很容易受限。 后期出现同质化,选材、创意匮乏,发力不足,同时热门常驻百变五侠各自的发展规划不能兼顾。 《百变大咖秀》只能顶着平均每季豆瓣评分不低于8分的优异成绩停播落幕。 2021年《百变大咖秀》短暂回归重启,可惜让人观感五味杂陈,原以为是“爷青回”,想不到是“爷青毁”。 9、《爸爸去哪儿了》 2013年,《爸爸去哪儿了》在高人气节目《快乐男声》和《我是歌手》的夹缝中播出。 森碟奶声奶气的一句“我爸爸掉水里了”,让观众和曾经的跳水冠军一起哈哈大笑。 童言无忌贡献出的名场面数不胜数:“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更是成了大家互相打趣的金句。 《爸爸去哪了》第一季获得了豆瓣9.0的高分,广告冠名也从第一季的2800万一路水涨船高,到了后面已经成了天文数字。 从《爸爸去哪儿了》开始,内地综艺节目开启亲子节目热潮。 甜馨“我们白着呢”的金句,也在其他亲子综艺中“发光发热”。 参加节目的星二代也几乎在一瞬间被推向公众。 节目、广告、采访,各种邀约蜂拥而至,孩子们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好事儿一旦超过了限度就会变成坏事。 节目后期甚至推出了“见习奶爸”,过度炒作cp引发观众反感。 “限娃令”一出,只能悬崖勒马,节目就此停播。 结语: 好的综艺节目,即使经过时间的冲刷,依旧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时常被人们怀念、提及。 当然,不管多经典的节目,都会有停播的那一天。但是,综艺的存在是娱乐大众而非愚弄大众,许多停播的王牌综艺,都改不掉这个毛病。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